医疗作用 荸荠味甘,微寒,滑,无毒。中医认为,荸荠是寒性食物,具有益气安中、清热止渴、开胃消食、利咽明目、化湿祛痰的功效。食用荸荠既能清热生津,又可以补充营养,发烧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。中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治疗热病伤津口渴的名方“五汁饮”,就是用荸荠、梨、藕、芦根和麦冬榨汁配合而成的。在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的季节,吃鲜荸荠还有利于流脑、麻疹、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。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荸荠含有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及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荸荠英,这为荸荠的治疗作用开辟了良好的前景。
食疗选方 治黄疸湿热,小便不利:荸荠捣碎,煎汤代茶,每次200毫升,一日2次,连饮数日可望有效。
治赤白下痢:取完好荸荠,洗净拭干,勿令破损,置于装好酒的瓶内,黄泥密封贮藏。遇有患者,取2枚细嚼,然后空腹用少许原酒送下。
治咽喉肿痛:荸荠绞汁,适量冷饮,一日1-3次。
治小儿D疮:荸荠烧后研末,涂局部,一日数次。
治大便下血:用荸荠捣汁与酒等量(约10-20毫升)空腹服下,可望有效。
《本草纲目》载,若人误食铜钱,可取荸荠榨汁,细细饮用,能使之消化。在医学发达的现代,此法虽不宜提倡,但却可说明荸荠有较好的助消化作用。
注意事项:秋冬季小儿不宜多食,因易致腹痛。虚寒者食用后易致腹胀气满,应少食。虚劳咳嗽者亦应少食。
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