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营养档案 | 美食菜谱 | 药膳调理 | 营养资讯 | 食品品牌 |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营养档案 > 五谷杂粮 > 豆腐 文章列表
豆腐的营养成分 A  - 微克 B1  - 毫克 B2  - 毫克 B6  - 毫克
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,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豆制品。通过发酵,去除了大豆原有的豆腥味、胀气因子及抗营养因子,产生了多种具有美味和香味的醇、酯、有机酸及氨基酸。因口感好,吃起来特别的香味,深受国人喜
日本豆腐介绍 日本豆腐又称内脂豆腐、鸡蛋豆腐、玉子豆腐、蛋玉晶,虽质感似豆腐,却不含任何豆类成份。它以鸡蛋为主要原料,辅之纯水、植物蛋白、天然调味料等,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,具有豆腐之爽滑鲜
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。主要区别在点石膏(或点卤)的多少,南豆腐用石膏较少,因而质地细嫩,水分含量在90%左右;北豆腐用石膏较多,质地较南豆腐老,水分含量在85-88%。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,味美而养
豆腐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传统食品,在一些古籍中(如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)都有记载。中国人首开食用豆腐之先河,在人类饮食史上,树立了嘉惠世人的丰功。豆腐不仅是味美的食品,它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。五代时
概述 冻豆腐是由新鲜豆腐冷冻而成,孔隙多、弹性好、营养丰富,味道也很鲜美。用冻豆腐可以制作很多美食。 基本概况 将水豆腐冷冻,即为冻豆腐。解冻并脱水干燥的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
豆渣是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,每年全球豆渣的产量都很大。中国是豆腐生产的发源地,具有悠久的豆腐生产历史,豆腐的生产、销售量都较大,相应的豆渣产量也很大。大豆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,降血压,降血
豆腐是中国发明、制造的传统食物。它不仅天然健康、营养丰富,而且简单易做,吃起来口感软滑细嫩、入口即化;加之豆腐口味可浓可淡,可谓“百搭”的上好食材。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,让豆腐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肴
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,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,但是食豆腐并非多多益善,过量也会危害健康。 制作豆腐的大豆,含有皂角苷,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,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。长期过量
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,每百克大豆可为人体提供近40克的蛋白质,是瘦猪肉的2倍、鸡蛋的3倍、牛奶的12倍、鱼的2倍多。大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,其氨基酸配比非常接近人体需要,容易吸收。更为重
豆腐是我国的国菜,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。豆腐是植物蛋白质的最好来源,有植物肉的美誉。值得注意的是,吃豆腐应该注意科学搭配,才能发挥最大的保健功效。长期大量吃豆腐可能产生如下问题: 第一、促使
又名豆干、白干、干豆腐。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,咸香爽口,硬中带韧,久放不坏。 营养价值 豆腐干营养丰富,含有大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还含有钙、磷、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
过去,臭豆腐普遍被认为是“不健康”的食物,如今,却摇身一变成了好东西。据台湾《康健》杂志报道,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,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及健胃功效。 臭豆腐中含有植物性乳酸菌,跟酸奶中的一样
别名 :酱豆腐、豆腐乳。 介绍 腐乳又称豆腐乳,是用大豆、黄酒、高粱酒、红曲等原料先制成豆腐胚,再利用毛霉接种在豆腐胚上经发酵制成的。 豆腐乳种类较多,口味鲜美,有除腥解腻的
香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,硬中带韧,咸香爽口;香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、茴香、花椒、大料、干姜等调料,既香又鲜,久吃不厌。可制作多种菜肴,可冷拌,可热炒,可油炸,可烤制,做成后俱鲜香可口,价廉物美,
别名 :软豆腐 知识介绍 南方豆腐,又称嫩豆腐、软豆腐,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。质地细嫩,有弹性,含水量大,一般在85%~90%。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制成的盒装豆腐、袋装豆腐
一、贵州米豆腐 米豆腐是贵州著名的小吃,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,然后大火熬制,做成“豆腐”。吃时切片放入盘内,再将切好的大头菜、盐菜、酥黄豆、酥花生、葱花放于米豆腐上,用小碗放入
传统的豆腐制作,多采用石膏、卤水作凝固剂,其工艺复杂、产量低、储存期短、人体不易吸收。而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生产豆腐,可减少蛋白质流失,提高保水率。大大地增加了产量,且豆腐洁白细腻、有光泽、口感好
1、治痢疾:取豆腐切片用醋煎食之,每日2次。 2、治便血:取豆腐渣在锅中炒焦,研细,用红糖水送服10~15克,日服2次。 3、治脚膝肿痛:取豆腐渣炒热敷患处。 4、治疥疮:取豆腐2
生豆腐渣,锅内炒干为末,每服9克,白砂糖汤下,日3次,适用于血痔。
吃吃豆腐,既清淡,热量又不高,就大可放心用豆腐来减肥了。 豆腐绿豆水减肥法 冷藏后的豆腐(盒装嫩豆腐一天3顿一次一盒),加少量老干妈豆瓣酱拌匀,不要再加其他调味品。饿了的时候可以喝点
别名 :素鱼。 使用提示 :每餐约30克。 知识介绍 : 素鸡是一种豆制食品。素鸡以素仿荤,口感与味道与原肉难以分辨,风味独特,也可做成鱼形、虾形等其他形状。 营养分

© 2016-2030 YingYangAB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1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1号